環境監測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并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和制度。簡言之,就是間斷或連續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的過程。
環境監測是工業園區、企業等生產必不可少的環節,不進行環境監測就無法知道環境本底值,環境是否還有容量,預測項目投運后環境污染物的指標是否達標等。
如何做好環境監測?
1.監測人員要充分認識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
2.建立環境質量考核機制,提高環境監測的執法力度。環保部門要高度重視環境質量的變化,并針對環境質量的變化進行考核。
3.環保部門要健全環境質量監測制度,對環境監測數據進行評估和預測環境質量狀況。
4.加強例行監測,擴大監測領域。環保部門要探索擴大監測領域,逐步開展生態、土壤、生物、振動、光、熱等監測,加強輻射環境監測。
5.整合監測力量,加強區域、行業、企業聯動監測。
6.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要按照環保部關于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的布署,積極組織所屬環境監測站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集中力量開展農村地表飲用水水源、空氣、土壤等要素的監測。
7.加強環境預警監測,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要加強對環境質量例行監測數據和自動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加強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組織行業、企業參與應急監測,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應急監測力量,建立應急監測網絡,加強應急監測人員培訓,定期組織部分行業、企業應急監測演練。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及時為污染事故處理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