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欣和環境檢測有限責任公司
ADD:蘭州市高新區定連園區國 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近年來,環保監管持續升級,醫療機構作為污染防治重點單位,面臨廢氣、廢水、危廢管理的多重挑戰。
如何確保排放合規?
關鍵指標有哪些?
監測頻次如何規劃?
國家排放標準為醫療機構污染防控劃定了清晰的“紅線”與“底線”,其排放的廢水、廢氣和鍋爐污染物若未經嚴格管控,可能從“健康守護者”轉變為“環境破壞者”?!夺t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對醫療廢水排放有明確的管控指標和分級要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對醫療廢氣排放有明確的管控對象和限值要求,《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對鍋爐排放有明確的燃氣鍋爐限值。
醫療機構廢水排放要求與監測規范
1. 排放標準分級管理
醫療廢水指醫療機構門診、病房、手術室、各類檢驗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間等處排出的診療、生活及糞便污水。當醫療機構其他污水與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時一律視為醫療機構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包括糞大腸菌群數、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結核桿菌和總余氯等。
排放標準依據: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醫療廢水需根據機構類型和排放去向執行差異化標準:
傳染病/結核病醫院:直接排放限值COD≤250 mg/L,BOD5≤100 mg/L,糞大腸菌群≤500 MPN/L。
綜合醫院:排入市政管網:執行預處理標準(COD≤250 mg/L,SS≤150 mg/L)。
直排自然水體:COD≤150 mg/L,SS≤30 mg/L,并需脫氯處理(總余氯≤0.5 mg/L)
2. 核心監測指標與頻次
監測點位:廢水總排口
關鍵指標:pH、COD、BOD5、SS、糞大腸菌群、總余氯
監測頻次:流量自動監測,COD/SS每周1次,糞大腸菌群每月1次
標準依據:GB18466-2005
監測點位:含毒廢水(檢驗科/口腔科)
關鍵指標:總汞、總氰化物、總鉻
監測頻次:每季度1次疫情期加密至每
標準依據:危險廢物專項監管要求
監測點位:應急排放口
關鍵指標: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腸道病毒)
監測頻次:疫情期加密至每日1次
標準依據:HJ1105-2020
醫療機構廢氣排放要求與監測規范
1. 廢氣分類與排放標準
醫療機構廢氣指醫療機構在運營過程中排放的氣態污染物,分為兩類:
醫療廢氣:診療、實驗室、藥劑制備等環節產生的廢氣,如消毒劑(甲醛、戊二醛)、麻醉廢氣、病原微生物氣溶膠、化學試劑揮發物等。
非醫療廢氣:醫療機配套設施產生的廢氣,主要包括燃氣鍋爐、直燃機產生的煙氣,污水處理站收集的廢氣,垃圾中轉站及危廢暫存庫收集的廢氣,餐廚產生的油煙等。
排放標準依據:醫療廢氣需按醫療廢氣(含病原微生物、化學污染物)和非醫療廢氣(常規污染源)分類管控,核心依據包括《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和地方標準(如DB44/765-2019)。
醫療廢氣:
醫療廢氣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物(VOCs)、甲醛、生物氣溶膠、放射性氣態同位素、煎煮藥塵等。各類廢氣需針對性檢測其毒性成分濃度、微生物載量或放射性活度。
非醫療廢氣:
鍋爐/發電機廢氣:顆粒物≤20 mg/m3,SO?≤50 mg/m3,NOx≤150 mg/m3(地方標準更嚴,如廣東NOx≤30 mg/m3)。
污水處理站惡臭:無組織排放限值NH?≤1.0 mg/m3、H?S≤0.03 mg/m3、臭氣濃度≤10(無量綱)。
餐廚油煙:油煙濃度≤2.0 mg/m3,NMHC≤120 mg/m3(部分地區更嚴,如北京要求NMHC≤10 mg/m3)。
地下車庫:CO≤30 mg/m3(聯動排風系統啟動閾值),需安裝濃度監測裝置。
垃圾中轉站:臭氣濃度≤20(無量綱),NMHC≤120 mg/m3。
2. 核心監測指標與頻次
廢氣類型:無組織廢氣(污水處理站)
監測指標:NH3、HzS、臭氣濃度、氯氣、甲烷
.低監測頻次:每季度1次
執行標準:GB18466-2005
廢氣類型:食堂油煙
監測指標:油煙濃度、非甲烷總烴
.低監測頻次:每半年1次
執行標準:GB18483-2001
廢氣類型:鍋爐廢氣
監測指標:顆粒物、SO2、NOx
.低監測頻次:每年1次
執行標準:GB13271-2014
|